對的時間,遇見對的人,是一生幸福。

對的時間,遇見錯的人,是一場心傷。

錯的時間,遇見錯的人,是一段荒唐。

錯的時間,遇見對的人,是一生嘆息。







一個人若生不逢時,那是一種痛苦。 如果愛情不能夠逢時,那也是一種痛苦。

企業家張忠謀和李歐梵教授皆在花甲之年才覓得一生的摯愛。 比起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靈魂伴侶,他們能夠在遲暮之年尋找到自己的幸福,毋寧也是一種美麗的幸福。

在《沈從文家書》中,沈從文曾提到,他瘋狂而艱苦的追求靈魂伴侶,這個愛人後來成為他的妻子,他是這麼說的:「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,看過許多次的雲,喝過許多類的酒,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。」

他覺得最好的年齡,就是相遇的年齡,就是相愛的時刻,歲月與他們無礙無涉。 好一句「歲月與他們無礙無涉。」

人的一生中,確實很難找到一個你真正心愛、真正可以想跟他過一輩子的人。年輕時,往往為愛沖昏了頭,對愛情很懵懂,根本不知道什麼人才是最適合自己,或許有人早早結婚生子,兒孫滿堂,內心仍有幾許的遺憾。

如果,你遇上了你這輩子的摯愛,千萬不要放棄機會,縱然失敗了,你也沒有損失,可是如果成功了,那可能就是一輩子難得的幸福,只是,很多人都會錯認愛情。

我們常說: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。」更正確的說法,應該是希望天下的「眷屬皆是有情人」。

有很多人即使結了婚,過了大半輩子,生了一堆孩子,在他的心目中,對方可能還不是他的真愛。愛情要「逢時」需要幾分的運氣,徐志摩愛上林徽音沒有錯,錯的只是時間;徐志摩愛上陸小曼也沒有錯,只是他愛錯了人,徐志摩的愛情沒有錯,錯的是時間不對,愛不對人。 在那個時代,背負著世俗觀點與道德壓力的林徽音,和徐志摩結婚,會更幸福或者更快樂嗎? 也許未必。

每個人對愛情所能承擔的重量不同,真誠地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選擇最適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,就是最好的決定。

林徽音告訴徐志摩:「如果愛情和道德之間,必須有一個決定,那麼,這就是我的決定。」

《麥迪遜之橋》女主角芬西絲卡在幾經猶豫掙扎後,仍決定守著她的婚姻,拒絕和男主角若柏‧琴凱浪跡天涯。

電影中有一幕,芬西絲卡和遠行歸來的丈夫駕車外出購物,從後照鏡中看見開車緊跟在後的若柏‧琴凱,她的手握著車子門把,握到觀眾的心都碎了,最後,還是沒有跳下車和若柏‧琴凱私奔而去。

《人間四月天》劇情中的林徽音,和電影《愛迪遜之橋》中的芬西絲卡,兩個身處不同時空背景的女性,都對自己的愛情做了決定,她們的決定皆是因為當時的時機,並不容許他們為了愛情,而背棄道德的規範。

林徽音、芬西絲卡皆是因為外在環境與道德的壓力下,最後都選擇最安全的決定。 恨早或恨晚的愛情,都是一種遺憾,只能錯過,無法幸福。只有在對的時間,碰到對的人,愛情才能美麗。

徐志摩有愛的勇氣,卻生不逢時。愛情要躬逢其盛才美麗,幸福要逢時,才會更幸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巧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